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动态>详细内容

教学动态

暑期研修 | 我院教师参加2024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03 11:16:01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7-8月,我院院长黄秋洁、英语教研室主任李梦灵、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吴丹蕾,以及专业课教师陈乾、司迪、刘家玮、樊鑫、张婷、高爱龙、陈宇琳等人,分别赴北京、太原、合肥参加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主题为“敢为、善为、有为”的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

01 北京: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修班

7月27—28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武尊民教授、程晓堂教授、林敦来教授等十余位专家,以测评前沿理论为引领,通过评教融合活动的示例,与来自全国150余所院校的210多名参班教师一起,探讨促学评价的关键概念和原则,并探索评价发挥促学作用的有效路径。 

IMG_261 

(黄秋洁副教授(右)李梦灵老师(左)赴北京参加研修)

本期研修班聚焦课堂评价,通过展示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和《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课程设计,全面呈现评价的促学功能。同时,分享学术英语教学实例,展示口语和读写技能的评价任务,帮助教师获得课程设计的新思路。此外,研修班特设三场工作坊,从不同角度助力教师开展以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在实战中全面提升评价素养。 

02 太原: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2期

7月19日,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2期圆满落幕,900余名教师齐聚锦绣太原,共话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路径,共探数智化教学改革新方略。 

IMG_263 

(刘家玮、张婷、吴丹蕾、司迪老师赴太原参加研修)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指出,AI对外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应对AI时代外语教育面临的独特挑战,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升人机互动协商能力(Human-AI Interactive Negotiation Competence,HAINC)。此外,文教授建议在外语教育中融入HAINC教学,开设专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机互动协商能力,从而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虹教授指出,教材使用是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终极目的,也是教材理念落实的关键,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有效使用教材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张教授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 1》Unit 6为例,具体阐释了有效使用教材的三大步骤:分析与诠释教材、改编教材、以及反思改进。 

03 合肥: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4期

7月22日,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4期在安徽合肥举行。本期研修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名高校教师。为了帮助外语教师充分运用数智化教学平台和资源,推动外语教育转型,本期研修班关注了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IMG_265 

(高爱龙、陈宇琳、樊鑫老师赴合肥参加研修)

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着力提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数字素养等五大方面的素养。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则关注数字化转型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具体阐释了新形态教材应如何服务于混合式新形态教学模式、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以及提升能力培养的效能。

04 合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

8月3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顺利举办,近800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外语教师齐聚合肥,共商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共探数智时代外语课程育人的新范式。

IMG_267 

(陈乾老师赴合肥参加研修)

本次研修包括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教学之星”大赛英语类专业组全国半决赛三部分。主旨报告探讨了英语类专业如何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方向和规划路径。专题报告深化了产教融合,强化了数智引领,促进了英语类专业教学创新。在“教学之星”大赛中,参赛教师团队使用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进行比赛,充分展示了数智融合的创新育人实践。 

通过参加研修和观摩大赛,老师们纷纷表示自己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灵感和创新思路,增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不断探索创新的信心。商务英语学院将持续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科技手段,深入挖掘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为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赋能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积极推动我校外语教育的优质发展。

终审:商务英语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